浠水新闻网编者按:继黄梅县小池镇和江西九江市开展长江经济带跨江联合开发以来,跨江联合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给了长江经济带类似城镇更多的想象空间,浠水县散花镇与黄石市的合作再度进入公众视野,公安县李埠镇与荆州市,以及监利县白螺镇与湖南岳阳市等的跨江联合开发也备受关注。本报今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聚焦“长江经济带跨江联合开发”中的湖北亮点。


  浠水散花与黄石城区隔江相望,沪蓉高速、大广高速如江南伸出的双臂,将江北散花紧紧揽在怀里。这里是黄石、浠水跨江联合开发的鄂东滨江新区核心区,将容纳50万人口,相当于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
 

  尽管区域位置不属于全省优,但是散花却生成了独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短短两年,该区已经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2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已开工项目50个;建成厂房62万平方米,28家企业已经投产。
 

  而初期的“浠水速度”也让外界惊叹:3天建成展示厅,8天完成1000亩土地的平整,30天落实投资160亿元的碧桂园项目签约落户,6个月实现32个重大项目顺利开工……
 

  新模式旋即引来上层的关注,4月16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视察时指出,鄂东滨江新区的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优势互补 “飞地经济”助两地起跳

  黄石港区与浠水县一江两岸。
 

  黄石港区有雄厚的投资资金和广阔的融资渠道,却无足够的发展空间;浠水县有大量可开发土地,却无足够的投资资金和广阔的融资渠道。
 

  2012年2月10日,黄石市与浠水县签订了《跨江联合开发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按照“利益共享”的原则,进行跨江联合开发试点。自此,长江边的“飞地经济”框架出炉。

  联合开发区定名“鄂东滨江新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包括浠水散花、兰溪、巴河三镇和黄石港江北公园,其中散花核心区面积为38平方公里。
 

  政府层面的合作一破冰,民间的融合就水到渠成,江南江北已经密不可分。碧桂园建在江南的浠水,商品房60%却被江北的黄石人、鄂州人买走。滨江新区60%的落户企业由黄石、鄂州等地转移而来,带动散花地区60%的人口就业。“新区目前已经建成了5万吨自来水厂和5万吨污水处理厂,并且准备把散花的垃圾运到黄石垃圾处理厂用来发电,黄石那边还表示吃不饱呢。”浠水县委书记吴烨说。
 

  转换思维 5.8亿财政吸来67亿投资
 

  在浠水县常务副县长董瑞成看来,提高资金效率对新区发展至关重要,即管好“钱往哪里去”的问题,为此,一个小小的穷县城,也学会了运用资本市场的融资模式,市场化吸纳资金。
 

  董瑞成说,目前,浠水组建了长江、城镇建设、农业、旅游、文化产业五大投融资平台,稳步发展了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建立了民营资本参股政府投融资平台,总资产近50亿元。其中,长江投资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负责为新区建设提供融资平台。
 

  如何让土地生钱,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当地政府与银行签订保理业务,即政府工程由市场企业方承建,企业可凭此在银行借款建设,之后,再由政府分期还款,这对施工企业的信誉度有很高的要求,也让政府有足够的时间差,提前让资金流动起来。目前,浠水县已与省工商银行签订10亿元银行保理业务协议。
 

  市场力量在这里得到放大,目前,滨江新区当前在推进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47项,已完成的货币工程量67亿元,而财政性资金只有5.8亿元。
 

  拓宽渠道 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手段
 

  在推进滨江新区建设过程中,该县还探索实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区经营性土地储备、开发权拍卖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先后与中沃融通公司签订10亿元合作框架协议,争取黄冈市城投公司支持发行债券2亿元。
 

  同时,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农村信用联社投融资,积极引导和扶持神鹭集团等龙头企业上市融资。
 

  目前,该县已与省交投公司达成意向,融资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争取国开行、农发行、农村信用联社共22亿元投资规模,支持滨江新区建设。
 

  “基本上市场上所有融资手段在散花都可以找到。”县委书记吴烨称,该地政府还在引进银行和重点机构,正在与湖北银行、国有担保公司、三峡证券和上海证券等机构洽谈。
 

  常务副省长王晓东表示,浠水在省内条件不是好的,财政也是穷财政,却懂得市场的力量,同样是一块土地,有的地方只能让它长草,浠水县却能够当成资产。